原本做紅茶順便做橙茶心得分享|茶葉改良場|白茶|台茶18號|紅玉

作為一位剛製茶小白,這次與双霖茶莊原本只要做橙茶製作的經驗,讓我對這隻茶改場推的茶「有了全新的體會與尊敬。原本我以為,只要把控好時間長短,就應該能做出品質穩定的橙茶,但實際操作下來才發現,橙茶的靈魂其實藏在看似簡單卻極其變化多端的「萎凋」「炒青」「陰乾」過程中。

這次製作的橙茶是選用一批剛採下的新鮮手採紅玉,當天中午氣溫中等,濕度中等。我依照書本上建議的萎凋時間進行操作,結果葉片的狀態和我預期中的很不一樣——有些過於走水太快,香氣也一直都很強烈。後來我決定調整通風方向,增加空氣流動,電風扇往旁邊吹並後堆萎凋,同時不斷觀察葉片走水以及梗的皺摺、捲曲程度與香氣變化。當我聞到一股自然的清甜香、葉片也逐漸呈現柔軟而不濕潤的狀態時,我更能感受到:不是茶葉去配時間表,而是時間要順應葉子的狀態。

這次最大的心得是:製茶不是靠死記流程,而是要學會用感官去「讀懂」葉子正在發生什麼變化。葉片的手感、氣味、顏色,甚至空氣中的濕度、風的強弱,這些細節都在告訴你,接下來應該怎麼做。這也是前輩常說的「看葉做茶」的真義。

如果要說一個能馬上使用的實用心得,那就是——做茶時的萎凋,不只要設計流程,更要培養對「葉子語言」的敏感度。多看、多聞、多摸,記錄每一次製程中的細節與成品的關聯。這樣每一次的製茶,不只是操作,而是一場學習與對話。